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 曹高林 摄
宾泽医学检验公司
台达电子公司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郴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颜石敦廖振华唐丽
在郴州改革开放发展史上,历史会记下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市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正式跨入“自贸时代”。
3天后,承担建设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重大使命的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揭牌,实施范围19.84平方公里,全部位于郴州高新区。
“自贸时代”郴州何为?时隔9个月后,我们来到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看到了她强劲的建设步伐。这里工地塔吊林立,工厂机器轰鸣,一幅“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磅礴画卷徐徐展开。
围绕战略定位加强顶层设计
茫茫大海,因为有灯塔的指引,巨轮才不会偏航。
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战略定位非常明确: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发挥郴州作为湖南“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出湘港澳直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和现代物流等产业,高水平打造湘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围绕这一战略定位,郴州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各级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科学编制“1+3”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规划、交通物流及关键运行设施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
——成立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负责人和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市直和中央、省驻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郴州高新区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改革建设发展任务的实施主体,增设创新发展局、贸易与金融服务局。
——建立“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通报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改革试点任务、经验复制推广、赋权承接等工作完成情况,对责任单位进行排位和点评。
——先后出台加快推进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总部经济聚集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文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等单位也相继出台相关措施。
聚焦试点任务实施制度创新
自贸试验区不同于一般地区的显著标志,就是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如何“便利化”,需要主动作为,大胆创新“试验”。
郴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4月22日,向骏涛实业有限公司颁发第一张外商投资营业执照,实现“光速落地”。
在此前两天,湖南格兰博、长虹格兰博、湖南炬神电子入选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白名单企业。
中国人民银行郴州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这次入选的3家企业办理外汇收支业务,可在外汇指定银行简化相应单证审核,极大提升企业跨境贸易结算的便利化水平。
长虹格兰博负责人、副总经理李佳原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企业提升效率,赢得的是更多订单。今年1至6月,公司实现产值8270万元,同比增长30%。
不只是贸易便利化、外汇收支结算便利改革,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还在物流通道、要素保障、创新区内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监管模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交地交证即开工”等方面下功夫。
据了解,截至5月底,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102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55项,完成39项;264项落实举措,已实施166项,完成130项。重点推进的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任务37项(其中14项在该市暂不具备复制推广条件),已完成7项,正在推进16项。
改革创新让企业受益匪浅。
得益于“创新区内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监管模式创新”,台达电子公司一年可节约包装材料350吨,节约包装成本约140万元,节约包装材料关税约28万元。
通过“交地交证即开工改革试点”,兴盛优选项目实现了土地出让后项目报建审批时限由7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一次性投资成本节约2506.72万元。
狠抓产业项目推动经济发展
郴州把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改革开放的新引领。
该市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组织小分队精准招商共50余次,与深圳科技工业园、深圳华科、光大集团、58集团、立业集团等进行深入洽谈。
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揭牌以来,新引进丰融莱黄金首饰加工、兴盛优选西南物流园、广东韩电(郴州)智能制造科技园等项目81个,签约金额214.82亿元。
今年2月4日,郴州高新区举行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2021年首批入园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33个,签约总金额25.5亿元。其中,实体项目9个,总部经济项目24个,涵盖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4大产业。
当天,还为授予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总部企业注册基地的郴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郴州微巢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湖南东谷云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中林科技企业有限公司等授牌。
截至目前,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新增注册企业591家,注册资金56亿元,新增金融机构4家。
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落地。从项目合同洽谈、代办手续、水电接入到员工招聘等,郴州实行全程优质服务,企业围墙外的事园区全包。
去年4月24日,长歌智能在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注册成立,6月8日投入生产。公司负责人魏庆军赞叹:“堪比深圳速度!”
无独有偶,宾泽医学检验公司从签约到投入使用仅60多天时间。
截至目前,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揭牌仪式上签约的长歌智能、宾泽医学等18个项目,16个项目已投产,完成投资87.4亿元,完成计划的80.25%,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
前不久,正威新材料科技城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年产10万吨精密铜杆,年产值近60亿元。该项目填补了湖南铜基新材料空白,延长了郴州有色金属产业链,助推了郴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产业项目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1至5月,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06333万元,直接利用外资1332万美元。
完善服务配套全面对接大湾区
一个个好消息从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传来:全省首家自贸试验区医院已正式挂牌运营;郴雅国际学校今年秋季开学;城东第一高楼宁邦广场正式开工;3万余平方米的自贸大厦完成整体改造优化,片区政务服务大厅、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相关金融和法律服务机构、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企业总部等已陆续进驻。
物畅其流,通达天下。该市抢抓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契机,积极与兴盛优选、传化物流、深圳大洋物流等企业洽谈合作,健全现代化交通物流枢纽体系,推进物流、冷链、仓储等消费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3月5日上午,郴州首趟中欧班列——郴州—马拉跨境电商班列,装载着来自华东、华南、华中的电子产品及跨境电商快件,从位于湘南国际物流园内的郴州国际港出发,一路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
4月2日,郴州高新区管委会与湖南兴盛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该公司投资不少于20亿元建设兴盛优选西南物流产业园,打造集仓储、物流配送及加工生产为一体的物流产业园。
建设湖南自贸试验区不可能一蹴而就。郴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自贸办副主任段外宾说,他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政府层面对接,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的措施,破解制约区域间要素流动、产业连接和市场统一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各类开放平台功能。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它意味着改革开放的方向,也代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
郴州作为湖南向南开放的“南大门”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下一步将以更强的使命感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坚持创新,开辟新道路,拓展新空间,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对标国际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优化产业环境和产业生态,加大出台吸引高端专业人才政策措施,促进技术、人才和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自贸时代”,郴州大有可为!
数说成绩
经验复制推广与试点任务
国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任务37项(其中14项在该市暂不具备复制推广条件)
已完成7项,正在推进16项;
截至今年5月底,郴州片区102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55项,完成39项;
264项落实举措,已实施166项,已完成130项。
招商引资
引进丰融莱黄金首饰加工、兴盛优选西南物流园等项目81个,签约金额214.82亿元。
目前,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新增注册企业591家,注册资金56亿元,新增金融机构4家。
1-5月,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06333万元,直接利用外资1332万美元。
产业项目建设
揭牌仪式上签约18个项目;
16个项目已投产;
完成投资87.4亿元,完成计划的80.25%;
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批省级下放权限85项,片区已承接72项,已利用省级赋权办理业务88件;
市级下放权限201项,片区(高新区)已承接200项,已利用市级赋权办理业务3422件;
目前已梳理出27项极简审批改革事项目录清单和“一件事一次办”独立事项(不低于30项),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优化片区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