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以下简称“长沙片区”)交出上半年亮眼的成绩单:1—6月,预计完成进出口额约442亿元,同比增长约31%;新签约重大项目35个,总投资416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6个;截至目前,累计新设企业3295家……
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长沙片区全力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正朝着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的目标,先行先试,筑梦开放新高地。
制度创新初显成效
发展思路清晰。长沙片区步伐坚定、信心十足,首要工作聚焦“制度创新”。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一系列改革探索、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邮件、快件、跨境电商包裹集约化通关模式,不仅实现了三大监管模式下的进出口一站式服务,还将全流程缩短了2~5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颁发全省首张“一业一证”改革许可证;建立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专窗;成立全国首个地方对非经贸研究机构……半年来,长沙片区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异化、集成性改革探索,初见成效。
省级方案中由长沙牵头的14项改革任务,目前11项已顺利实施,实施率78.5%;市级方案的113项改革任务,68项已落地实施,实施率60.2%。经过近十个月的探索,片区已初步提炼形成“一码集成”涉企检查、邮快跨集约发展新模式等制度创新成果44项,9项有望申报国家级创新案例。5G+工业互联网、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区港联动、种业创新、会展服务等一批具有“长沙特色”的创新项目正在全速推进。
产业项目加速集聚
国家赋予长沙片区“一基地一中心一先行区一增长极”目标定位,就是希望长沙突出特色,聚力扩大对外开放,聚力加快产业发展。
7月11日,来自国内外顶尖的四大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对三一科学城项目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中期成果进行汇报。方案成型后,总投资达180亿元、计划到2030年聚集3万名高新创意人才、产值过千亿元的三一科学城项目建设将逐步铺开。
产业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标”。今年以来,长沙片区吸引了大量市场主体和平台项目入驻。上半年,长沙片区新签约重大项目35个,总投资416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6个。截至目前,长沙片区累计新设企业数3295家,新设金融机构数6家。
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于9月26至28日在长沙举行。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分会场主展区就设在湖南高桥大市场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
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是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重要载体,今年预计新引进贸易企业和龙头商户200家以上,年度进出口贸易额有望突破150亿元。
长沙片区建设后劲十足。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区港联动、国际金融港、国际人才港等27个重大功能性平台建设成效初显,三一科学城、丰树星沙国际食品智能制造产业园、国际交流区一期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同时,在自贸试验区战略引领下,今年1—6月,长沙片区预计完成进出口额约442亿元,同比增长31%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营商环境日趋优化
“放”出活力、“管”出公平公正、“服”出效率,通过制度集成创新,长沙片区努力优化营商环境,给创业者带来更多便利。
周樱来到位于花侯路的长沙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为自己的公司“湖南中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理营业执照。“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一个小时后,她就拿到了长沙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出的营业执照。“路径更顺畅、程序更通畅、心情更舒畅。”周樱深有感触。
新设的长沙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内,设置了自贸试验区特色和高频事项办理窗口,以便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目前已有公安、税务、海关、市监、贸促、科技、人社、商务等8个部门首批入驻办理业务。业务涉及企业开办、证照办理、通关服务等,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服务企业,实现“一站式”办理。
长沙片区逐项梳理办事流程,有效承接86项省级下放权限,并同步承接41项市级配套下放权限。
以长沙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引领,长沙经开区区块、临空区块、会展区块、雨花区块、芙蓉区块等五大区块分别设立自贸政务专区,构建“1+5”的立体政务服务体系。极简审批、“证照分离”全覆盖、“容缺审批和告知承诺制”等数十项举措在区内率先推行。3月30日以来,累计办件量近2000件,实现各区块自贸事项极简审批“全覆盖”。
上半年长沙开行中欧班列创新高
全力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刘捷萍 实习生鲍娟娟
累计发运370列,同比增长66.7%!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疫情持续的背景下,中欧班列(长沙)延续增长势头,为助力对外贸易、畅通双循环提供了强劲动力。
7月18日,随着悠长而深远的汽笛声响起,一列中欧班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驶出,经满洲里口岸出境。这一次“带货”100个标箱,货重近540吨、货值517.44万美元。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长沙)运行再创新高。据长沙市政府物流口岸办统计,1—6月,累计发运370列,比去年同期增加114列,货重22.692万吨,货值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受疫情影响,目前国际海空物流通道仍在缓慢恢复,中欧班列肩负着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重要使命。
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联重科以前是走海运发货,如今为了能搭上中欧班列,专门修改调整大型机械设备的尺寸,以适应班列集装箱对尺寸的要求。中欧班列(长沙)路线运营方——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红宾介绍,通过长沙至明斯克专列的物流方案,中联重科物流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二。
今年上半年,长沙开通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吉利汽车、中兴通讯等湖南制造业专列,累计开行40列,让更多“湖南造”“中国造”发往中亚和欧洲等地。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周边省份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中欧班列(长沙)逆势上扬。2019年开行量超过2014年至2018年五年的总量,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前五。2020年疫情期间,中欧班列(长沙)更是成为全国4个每天开行的“天班”城市之一。
数量增长的同时,货物品质不断提升。运输货物的种类已拓展到电机、电气设备、车辆零件、机械零件等数千种。中欧班列(长沙)年度运送货值由2018年的6.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0.6亿美元。
机械产品、汽车配件、瓷器、茶叶等“湘品”,搭乘中欧班列驶向欧亚地区。俄罗斯木材、德国汽车配件、巴黎高档服饰……也随着中欧班列来到长沙。
今年以来,长沙新增二连浩特图定线路;新开行长沙至东盟(越南河内)和欧洲(乌克兰基辅)两条线路。目前长沙国际班列已开行明斯克、马拉、布达佩斯,俄罗斯、乌克兰,中亚、东盟等常态化运行路线10余条,每周稳定开行9至12列,网络遍布14个国家近29个城市。
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杨莉介绍,下一步长沙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对接RCEP,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拓展班列运邮、跨境电商等业务,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不断深化拓展“陆上通道”。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首家保险公司落户长沙经开区
集聚金融资源打造国际金融港
长沙晚报7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伍玲通讯员陈天阳)记者19日获悉,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营业部工作人员从长沙经开区政务大厅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标志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首家保险公司正式落户长沙经开区。
去年以来,长沙经开区抢抓自贸试验区机遇,着力搭建的综合性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国际金融港,将建设金融资源集聚区,打造金融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态圈和建设金融改革创新活力区,从而引导金融创新,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高端化发展赋能。初步布局分为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务窗口、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金融商务写字楼、金融科技互动体验馆、金融集市与多功能路演大厅等五大功能分区。
“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是总公司战略规划,也是我们金融机构积极践行‘三高四新’使命的快速响应。”太平洋财险湖南分公司负责人说,落户到自贸试验区长沙经开区区块,一是被出台的相关政策所吸引,二是被园区的服务态度和专业能力所打动。
长沙经开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政策,金融机构及配套服务机构在入驻长沙经开区区块后,可享受包括落户奖励、经济贡献奖励、购房补贴、租房补贴、装修补贴、人才奖励、金融创新奖励、活动奖励及业务优先支持,许多政策在省内属于支持力度最强、扶持力度最大的支持政策。
上半年长沙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八成
为全省首次进入全国利用外资十强作出重要贡献
长沙晚报7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刘捷萍实习生鲍娟娟)长沙利用外资捷报频传。继近日《长沙市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后,19日市商务局发布消息,上半年长沙实际利用外资9.05亿美元,同比增长逾八成,占全省总量的83.0%,为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量首次进入全国十强作出重要贡献。
魅力足,外资纷至沓来
7月初,备受瞩目的长沙荟聚(购物中心)开门迎客,标志着英格卡购物中心在中国首个综合体项目亮相长沙。
英格卡购物中心隶属于英格卡集团(原名宜家集团),是全球性购物中心开发及运营管理公司,目前在16个国家运营48家购物中心。长沙荟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额约40亿元人民币,对长沙丰富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像英格卡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抢驻长沙。截至目前,在长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73家。
1—6月,长沙实际利用外资(商务部口径)9.05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83.0%,同比增长86.5%,增幅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52.6个、27.0个百分点。外资指标领跑全省,特别是今年湖南省利用外资总量首次进入全国十强,长沙对此作出了突出贡献。
1—6月新设立外资企业116家,同比增长33.33%。德国巴斯夫,日本永旺、三井物产等境外世界500强在长沙投资项目。
据统计,2019、2020年长沙市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达8.09亿美元、10.6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6%、31.9%,占全省比重达四分之三强。
蓬勃发展的外资企业,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
在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发动机装配生产线上,每7分钟就有一台重型机械柴油发动机下线。该公司营销服务总监李昊介绍,到今年年底,每台发动机的下线时间将缩短至6分钟。湖南道依茨由三一集团与德国道依茨股份公司2019年在长沙经开区成立,项目累计投资达30亿元。工程机械和商用车有了本地生产的发动机,填补了“湖南智造”高端发动机的空白。今年一季度,湖南道依茨实现销售额近6亿元,同比增长681%。
支持大,16大措施扩大利用外资
争当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这对长沙扩大利用外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沙市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增强招引外资实效”“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共16条措施,其中不乏亮点。
例如,《措施》提出要落实外商准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以外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鼓励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在先进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根据长沙市重点发展的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鼓励外资制造业项目落地;湖南湘江新区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临空经济示范区、高铁会展新城、湖南金融中心、南部片区等依据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外资招商,着力引进外资产业项目。
此外,《措施》还在供地、用能、融资等多个方面为企业降低成本,切实强化外商投资要素保障。